•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2024-11-24 美国头条

当你看到别的美国同学反应超快逻辑清晰地在discussion中口若悬河时,当你看到和自己出身相似的留学生们已经开始和教授相处得亲密无间时,你是否会突然感觉自己是个“冒牌货”?

当初大学录取的那个有着耀眼的profile,数一数二的竞赛成绩,丰富走心的课外活动的那个完美申请者,是真实的你吗?

还是说,这一切只是个巨大的骗局,你凭着完美的吹牛技术,把自己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优势无限放大,最终骗过了所有人?

那个,offer是不是发错人了

申请上top20的梦校,换做别人是做梦都会笑醒的大好事儿。可是你在最初的狂喜之后,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你加了几个同一届的同学,看他们在pyq里抱怨着高中高强度的课程难度,关于各种你根本看不懂的量子物理和股市风投的吐槽,看他们晒出在全球各地参加比赛和活动时,意气风发的模样。

相比起来,你在写字楼里一遍遍刷出来的托福分数显得如此黯淡,你七拼八凑合成活动列表水分多到可疑,连你加上同届的卷王微信后的打招呼都是如此笨拙。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等真正落地美国,开始上课之后,这种自己是“冒牌货”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本来你以为嘴上会画大饼和上手能干事儿只能二选一,结果随便上个intro课,你就发现周围的美国人不仅能说会道,作业也是次次满分,还能顺便整夜party。

而你,开学以来,没几个晚上是睡足过5小时的,除了赶做不完的due之外,还有各种学术活动,seminar,社团、找intern的压力......你每天顶着两个大黑眼圈臭着个脸,感觉要在这所大学的深海里溺死;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与此同时,不只有美国人,连和你一道录取的留学生们,也都在你的深海里愉悦地扑腾戏水,仿佛对他们来说那只是个游泳池。你最后一道能用“文化差异”来抵御自己的堤坝,也轰然崩塌。

我真的该上这个大学吗?

你知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可那也得是王,才戴得起皇冠啊。你不是王,你只是个普通小孩。

之前,你一直觉得即使是追逐热爱的平凡人,只要足够努力,也有拿到梦校的入场券的资格。但现在的你,刷着知乎上不少被录取你的学校defer或者reject的profile,不知为何有种巨大的“偷了人家的offer”的羞耻感。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你只是平凡人的话,那为什么不把机会让给更合适的人呢?

唔,如果这个“匿名用户”进了我的梦校会怎样呢?Ta可是拿过丘成桐金奖的耶,那对付我现在根本听不懂的线性代数课一定没有问题吧,说不定比我学得享受多了;

哇,那个姐妹看起来好开朗,一定能和我Politics课上叽叽喳喳的美国人打成一片,而不是像我这样孓然一身,discussion话都插不进去......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毕竟,有时候你感觉,在这所大学里,你就是个未进化完全的低级生物,不小心混进了一群双商都很优越的超级人类当中。而这些profile里的,才是他们的同类。

你看着这些或遗憾或看淡的文字里活过来的一个个留学生们,恨不得能穿越回去,把自己的offer送到ta们手里。

这个学你来上吧,我是一秒也上不下去了!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我努力活成,不是自己的模样

你陷入了一个怪循环。

一方面,真的要把你苦苦挣来的一切都交出来的话,你又不甘心。

你牺牲了数不清的睡眠换来一个勉勉强强的B,你把discussion要看的书整本啃完高亮画线了才能说得出几句话,原本社恐的你生怕自己是小组作业里“划水”的那一个,拼命在群聊里揽活儿干,把自己累死,但感觉还是跟不上大家的脑回路。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另一方面,你又觉得,哪怕是取得一点点的小成功,不是因为运气,就是因为大家的标准太低了:人家看你是“国际学生”,话能说得通都不容易,能指望你干出什么成绩来呢?而且美国文化就这样,哪怕你干得稀烂别人也会来夸两句,谁知道他们私底下有没有把你吐槽成筛子。

你学不过别人,玩儿也玩儿不过别人。本就是运动废物的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才能跟上进度,人家专业课拿第一顺便马拉松游泳单车象棋样样领先,顺便做做社区服务,在好几个社团担着正职,连游戏都打得比你好。

你也学着他们整天把微笑挂在脸上,不管被问到什么都给出连珠炮一样的答案,努力扮演出想象中,那个配得上自己梦校的“完美学生”模样。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而你知道,总有一天,当要考验真正的实力的时候,你在别的大佬娴熟的表现面前,就像一条败犬。

你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己信任的人——那个在office hour鼓励你的教授,那个总是夸你很优秀的朋友和亲友,那个推荐给你实习岗位的老师——发现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担心写的论文有一天会被人发现存在巨大的漏洞;

担心你的朋友只是因为可怜你才会照顾你;

担心你的实习老师只是因为极度缺人才招的你,你犯的每一个小错误都在反复提醒老师,“等招到合适的人就让你滚蛋”;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这样下来,你愣是把大学生活过成了谍战,每天都心力交瘁。内分泌系统紊乱,印堂发黑,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苦笑了一下。

活着真的好累,你想,这个世界都是闪闪发光的人,那让平庸的人怎么活?平庸如你,是不是只该安于找个厂子拧螺丝算了?

小心“冒牌者综合症”

出现这几种想法的你,可能已经被“冒牌者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盯上了。

Imposter Syndrome是指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小到普通人,大到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牛都曾遭遇过。它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78年,由两位女性心理学家 Clance 和 Imes 首次提出。她们在研究职业女性时,发现一些成功的女性都表现出了一种“感觉自己是骗子”的心理状态。

所以,这其实是一种“卷王”病:被这种心理现象困住的朋友,多半已经在工作、学习等领域表现优秀,但却无法认可自己的成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具备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和品质,从而出现不安全感、自我怀疑、担心自己的表现不足以匹配他人的期望等想法。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Cr.Jordan Porcol Foundation

所以,不管“卷王”们的成就多么显著,他们仍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巧合或者他人的帮助。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情感状态,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甚至会有意拒绝掉大好的机会——就因为相信自己能力不行!

对于留学生们来说,有些朋友可能从小在打击式教育里长大,比如这“你怎么这么笨”,“别人都会你为什么不会”,“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不做”;因此,这些朋友可能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

另外一点就是,有时不得不承认身边的人就是很优秀,可能客观上确实受到了一点冲击,如果加上一点点完美主义的强迫症,那更是雪上加霜。

解决办法

深深被Imposter syndrome困扰的留学生们,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办法:

接受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大家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成就是真实的,与此同时也意味着要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避免质疑自己的成就。成功和失败都是相对的概念,完全取决你怎么它。

建立正向的自我评价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可以多问问信任的人,并且不要对他们给出的“好评”抱有怀疑:一个人可能是为了安慰你才夸夸的,那四五个人总不会了吧?有时候大家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功上,而不是过分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

建立积极社交网络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实在陷入Imposter syndrome的大家,其实更应该向身边人寻求支持和帮助,避免孤立和自我怀疑。有时候你会发现所有人都一样,真正顶尖的大学几乎人人都去过psycharitst那里;虽然没办法完全解决,但是至少能扶持着前行。

写在最后

“你觉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你想认真地听一回,这个问题的答案。

你的朋友说,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头大的事儿,虽然你不会提出什么建议,但你会像狗勾一样用真诚的眼睛望着他们,让他们不设防地对你敞开心扉;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你的教授说,Ta们执教生涯里碰到过很多个有意思的中国留学生,但这并不代表你就泯然众人。Ta对中国留学生的好印象,就是靠像你这样勤奋踏实又有想法的学生积累起来的。

而你,即使在ta接触的这么多人中,也算得上有做科研的天赋的。在这个高度competitive的大学里能保持住不drop out就很不错了,某些角度来说教授也挺佩服你。

要知道,有的美国学生换个州求学都会homesick,更不用说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你了。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你的美国人朋友说,他们太能理解留学生正在经历的这种imposter syndrome的感受了,实际上他们也在经历,哪怕拿的奖项再多朋友再有趣,也没法阻挡有时感觉自己就是大笨蛋的想法。

然而,他们只是不再care了,该玩玩儿该吃吃,反正焦虑也是一天,享受也是一天,还不如别去想这种乱七八糟的。当个没心没肺的笨蛋,也挺好。

只是因为你接触的都是金字塔顶端的人,才会发现自己的小小光芒似乎被遮盖过去了。但是,你能在那么多耀眼的申请者中,从招生官的眼里跳出来,就证明了你一定有什么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的过人之处。

留学美国:“我配不上我的大学”

退一步说,就算没有又怎样呢?争奇斗艳的品种花这么多,也没拦着不起眼的野雏菊在墙角尽情怒放。

在大学这所大花园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角落,更不用说外面的广大世界。

You are not an admission mistake. You are here for reason.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microheadline.com
来源:https://news.creaders.net/immigration/2024/11/24/2800171.html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