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2025-01-13 加拿大资讯

近日,一名安省华人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与近十年的家庭医生闹掰的故事。

起初,博主刚来到加拿大并拿到健康卡后,通过朋友推荐认识了这位华人家庭医生。

由于医生会讲普通话,博主便多年来一直选择她作为自己的家庭医生。

据博主表示,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她大约只去看过这位家庭医生十次左右。直到2019年生完孩子后,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博主才开始频繁去看医生。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尤其是在口罩时期,博主经历了皮肤病、妇科病、肺炎等多种健康问题,每次就诊时,家庭医生通常只给她大约10分钟的时间,且态度显得有些急促。

博主有时为了方便,想一次性让家庭医生检查两个病,但医生表示预约时一次只能处理一个病症,需要再次预约才能看第二个病。

让博主最无奈的是一次找家庭医生做体检,博主以为这边的体检和国内大差不多,属于全身体检。但医生却问她:“哪里有问题,要重点检查哪一部分?”

博主被问得有些茫然,最后打算等回国时再做一次全面检查。

去年10月,博主刚好回国进行了全方面的体检,不料等到博主返回加拿大后,国内医生打电话告知她得了肺炎。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博主当下夜晚咳嗽严重,难以入睡,赶紧联系家庭医生,看看是否能给点抗生素,但家庭医生并没有开药(毕竟中加开药规定不一致),只说一个月后如果还没好,可以安排拍X光。

博主不想让自己的肺炎再次拖延,只能拿出了自备的抗生素。

期间,博主还想开个化验单,但她知道家庭医生不会给开,于是她便去附近的无需预约的诊所,搞定了化验单。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最近,博主因想看妇科病,再次给家庭医生打电话预约,结果让她没想到的是,对方告知她,因为博主曾两次去其他诊所就诊(walk-in),已经被家庭医生除名。

博主一回忆,她的确很久前曾因发烧严重而去过一次非预约诊所看病,但当时是因情况紧急,且并没有产生过转家庭医生的想法。

博主表示,自从家庭医生提醒她不能去walk-in诊所后,她在提醒期间并没有再去,结果最终仍被除名。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博主对此愤怒表示:“除名就除名吧,以后你爱看谁看谁去。”

对于此事,网友们也持两极化态度,一部分人共情博主,吐槽认识这名家庭医生,确实在服务上存在问题。

网友西西妈在多伦多留言表示与博主用的是同一位家庭医生:“我们家也是,从2013年,她刚拿执照在报纸上发广告就跟着她了,医术方面,真的要庆幸她把你除名了,因为如果不是她因为我一次walk-in没有任何警告的前提下直接把我除名了,我现在的皮肤病应该还没治好呢!一年多了,每次看她都说没事,就是湿疹,还不让转皮肤病专科医生。现在换了家庭医生,一看就转专科,不到一个月就治好了……”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网友唐唐表示:“她是我之前的家医,从Warden那时就跟她看了。那时她态度还不错。但是后来越来越差,不仅她自己差,连前台都是巨糟糕的态度,非常没礼貌。每次去都不让问多一个问题,问就让你再去预约,非常不耐烦,也毫无专业性可言,更遑论医德,眼里只有$$$。后来我实在受不了,毅然选择转走,很庆幸我遇到了现在的家医,非常耐心,专业,高效,负责。”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但所有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大家也都了解加拿大的治疗体系,医疗资源短缺、患者需求量大,家庭医生往往繁忙且难以预约。

网友吃好最重要则表示理解家庭医生的做法:“没有经过家庭医生同意,你去walk-in诊所的费用会从家庭医生那里扣回,如果两次被除名也可以理解。”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网友不白也指出:“加拿大的医生不能随便开抗生素,而且有家庭医生的话不应该去walk-in。”

华人网友与10年家庭医生闹翻!被医生除名

这件事情归根结底反映了加拿大医疗体系的问题,包括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待时间长等。

如果看病速度快、效率高,谁也不会在急迫中乱投医,也不会导致最终家庭医生疲于应付、懒于解释,病人着急看病,却仍被除名。

信息来源:小红书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microheadline.com
来源:https://news.creaders.net/immigration/2025/01/13/2820185.html
VIP内容
赞助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