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北京有过一次会面,话题是关于两家公司共同投资的汽车企业极越。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戴庆和时任百度CFO罗戎陪同。
彼时,百度投委会正在针对新一轮投资对极越进行尽调。按照界面报道,百度承诺对极越投资30亿元,但要求极越在未来3年以采购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大模型)的名义返给百度。到今年9月,这笔投资款已经进入到非常细节的条款确认中。
关于此次见面,作者向极越、吉利和百度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暂未回应。
12月14日,作者从接近极越高层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6、7月时候,百度对极越进行过几轮尽调,但“额度从来都是没松过口”,投资事宜“讨论到一半讨论不下去”,此外发现智驾、智舱业务也做不到30亿元关联交易。吉利曾表示可以支持,“但是小额跟投,金额不会太大”。
一位极越高层对作者表示,在这一轮投资过程中,百度试图说服吉利一同参与,但“后来吉利本身也在做调整和收缩,可能就婉拒了这个建议”。
李书福与李彦宏会面的一个月后,极越召开了一场“决定生死”的董事会,讨论了车型研发、所需资金等关键问题,但在内部人士看来,“这些问题从公司成立第一天就应该该跟百度对齐,现在已经晚了。”
据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自2021年成立以来,百度和吉利分别向极越股权投资约50亿元和30亿元,目前极越累计亏损已超百亿元。针对该信息,作者向极越和百度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暂未回应。
他进一步透露称,2023年10月,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这四家银行给予集度(极越前身)的100亿元授信额度,实则仅为意向性宣传噱头,并无实质性价值。并且,相关协议附带诸多条款,对极越而言未能起到实际的助力作用。
据其透露,截至目前,极越向银行贷款的金额不到20亿元。
那次董事会最终没有任何决议出台,极越等待的“救命钱”也没到位,此后,极越开始失控,直至12月11日的那封公开信。
12月13日,吉利和百度发表关于极越汽车的联合声明,称作为股东,将积极协助集度管理层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补偿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三年亏损超百亿:极越“烧钱”的独立计划
亏损百亿是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常态,但对“星二代”极越而言,它本可以避免这三年的巨额亏损。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极越成立之前,吉利曾考虑参考国产Smart的轻量化造车模式,即50:50股权比例成立合资公司,在同等话语权前提下,整车制造背靠吉利浩瀚架构,智能驾驶背靠百度Apollo。不过,百度否认了该方案,坚持走“独立”造车模式,一开始双方股权比例为55(百度):45(吉利),前者以“1票顶10票”获得了90%的超级投票权,后在B轮和C轮之后投票权被稀释到80%多。
百度掌握大权后,双方身份也基本明确。除了股东身份,吉利成为极越最大的供应商,向后者提供技术授权、整车研发、采购部分零部件和代工等服务,极越则需要向吉利支付相关费用;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层面,极越也需要向百度付费。
极越与股东双方的交易都通过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与越公司”)“过桥”,该公司由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5%,百度旗下的上海幂航汽车有限公司持股35%,是极越背后主体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极与越公司的主要意义是能够在工信部层面过关,2023年百度未能获得造车资质影响了量产,此后集度改名极越,才能够顺利量产。
事实上,极越可以直接利用浩瀚架构选用电子电气架构、整车架构、底盘等,相关零部件可以通过吉利统一采购。但极越整车制造部门早期员工向作者透露,从成立第一天起,夏一平就采取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模式来运营公司,同时会自己采购很多零部件,做了大量开发和适配工作。
“夏一平一开始就很想摆脱浩瀚对他的影响,我们有大量的零部件其实和同平台(浩瀚)生产的极氪是不一样的。”他说。
“独立”计划顺利实施,此后极越人员规模超5000人。
作者从内部员工处获悉,5000名员工大体分为整车团队约3000人,销售团队约2000人。具体来看,整车团队中,整车工程500人左右,包含电子电气、内外饰、认证实验等;智能座舱290人左右,智能驾驶约150人,车联网约400人,用户运营约500人,战略规划200人,供应链(采购、质量等部门)150人,设计部门100人;其余300多人为财务、法务、人力、公共事务、审计等部门人员。
上述整车相关员工称,这种模式好处是可以减少对吉利平台的依赖,但有一个坏处就是特别烧钱。上述接近极越高层的知情人士也证实了这一点;“极越自己的开发和采购团队很大,跟吉利有很多重叠,没有太高收益,但是人力成本增加很多。”
与之对比的一个数据是,理想汽车2019年上市时,披露当时员工有2628名,其中研发和生产岗位员工有2008名,剩下的620名员工是行政及销售。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极越每辆车的代工费约1万元,技术授权、采购零部件和整车研发需另外付费,另外,极越从百度Apollo采购智驾方案的成本价约2000元。
公开资料显示,极越目前销量约1.4万辆,据此推算,极越至少向股东双方支付了1.4亿元的代工费和2800万的智驾解决方案费。
从今日局面看,在股东停止输血后,极越一夜间陷入经营困局,外界称之为“原地解散”。据多家媒体报道,极越账面“亏空”70亿元,是百度停止投钱的主要原因。不过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这部分费用实则是极越向股东提报的2024年整体预算,实际金额约75亿元,包含整车研发、销售运营管理和公司日常运营,“公司给股东报预算是基本操作,百度同意了这个预算方案”。
多位极越内部人士向作者证实,极越每个季度都会有正常审计工作,由百度指派的安永公司负责,财务信息透明,双方股东能够实时查看。
但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到2024年夏天,极越累计亏损已经超过百亿,上任仅一年多的极越CFO刘吉宁感到无能为力,产生离职想法。此前,他由吉利推荐,经董事会面试后担任该职位。
一位极越中层透露,刘吉宁8月和股东口头表达了离职意向,同时表示等继任者确定后完成交接并书面辞职,但股东一直没有安排其继任者。9月,随着刘和夏一平在很多问题、理念上持续发生冲突,夏一平以百度即将投资打款,希望吉利配合换掉CFO的名义,加速其离职进程。
10月7日,刘吉宁提交书面离职,并与主要下属进行当面沟通,宣布了交接方案。
刘吉宁提出离职后,其部分工作由极越COO罗岗承接,11月中正式离职后,百度派驻自动驾驶事业部员工入驻极越,继续查看财务状况。
极越多位员工证实,10月底极越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夏一平当着公司所有员工称,“我在公司一天,公司就不会没钱”。
而针对12月11日公开信和内部会,极越方面对腾讯汽车《远光灯》再三表示,公司从未说过就地解散,由于融资不到位,目前是合并重复部门、削减不赚钱项目,“首先要活着”。
极越07新车型突然停产:欠款吉利超30亿
极越此次爆雷并非毫无先兆可寻。
据上述整车部门员工表示,11月初吉利停产了原计划在12月25日量产的极越07 800伏车型,停产导致供应商订单中断、门店无法下单,供应商开始有所戒备,随即停止服务。
据多位内部人士证实,极越07项目在2022年3月启动,当时没有规划800伏车型,今年9月宣布上市后,800伏车型是后续新增车型,所以延期交付,计划明年1月15日第一批交付。“夏一平开始不愿意做(800伏),他觉得特斯拉不也就400伏吗?他对这个事不太敏感,后来有用户反馈才决定加,原计划是2025年初交付。”
吉利停产的直接原因是极越无法支付相关费用。“吉利帮极越采购了很多零部件,占用了很多资金,吉利觉得被百度坑了。”据上述接近极越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极越给吉利付款的账期是45天,随着资金短缺,极越开始先压内部供应商吉利的账期,后开始压其他供应商账期。据其透露,目前极越欠吉利的钱已经超过30亿元。
该知情人士透露,吉利一直希望百度能救,夏一平方面也一直和吉利传递“百度会救极越”的信息,并给出了具体的投资日期等信息。作为交换条件,夏希望吉利可以继续支持他,同时希望吉利方面放宽账期并更换CFO。10月底,百度方面派出的新任CFO何俊杰在杭州与吉利高层见面,据参与那场会面的人转述说,“戴庆问何,你们还要不要极越了?何俊杰回答说:要。”
极越整车研发和制造过程看似背靠极越、百度和吉利“铁三角”关系,但实际操作过程比外界想象的复杂许多。
上述极越整车部门员工表示,极越自己负责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和车身稳定四大域控制器模块研发,其中车身控制是极越和安波福一起重新开发,极越负责采购多数部件。
按照生产制造流程,极越会将这些模块送到吉利工厂,吉利完成安装和生产工作。据了解,极越的电池采购一半由吉利负责,一半由极越负责,供应商是宁德时代和吉利的合资公司时代吉利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我们和吉利工厂的沟通当中,确实遇到到了很多困难。”据该员工透露,极越两款车型分别在吉利位于杭州的两个不同工厂生产,先上市的极越01在DMA工厂,今年9月上市的极越07在PMA工厂。
“吉利工厂的话语权非常强,举个例子,同样一种工艺,极越01上面,DMA工厂认可和接受,工厂可以安排工人按照你的产品定义去生产,去安装零部件。但极越07借鉴了01的工艺,PMA工厂就不认可,担心增加错误安装率,导致生产线操作时间延长。”据该员工表示,如果这款车型想要按照自己的产品定义在这个工厂生产,不按照吉利的要求,就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今年8月,夏一平在极越07美学品鉴会上透露,极越07的设计灵感汲取了罗马神话女神维纳斯雕像,A柱向后移65mm,以此优化整车比例并获得了更加合理的A柱倾角,该设计历经了3000多次打磨。不过,A柱后移的改动成本高达3亿元,原因是吉利浩瀚架构要求严苛,极越为了改动A柱设计,导致整个架构进行系统性调整。
据极越多位员工表示,在整车制造层面,极越和吉利有一个近600人的工作群,其中300位吉利员工,300位极越员工,有关造车问题大家随时在群里沟通。
在研发方面,极越一直都想走一条独立的路线,目前有自己的电子电气架构JET1.0平台,去年内部已经开始研发JET2.0平台。
夏一平早在2021年透露,集度(当时还未改名)将会跟吉利共同开发一个完全面向L4的智能化架构,叫JET,“这个架构是把Apollo现在最先进的能力与吉利的平台无缝整合到一起去,基于这样的一个架构,可以保证我们在软件层面、应用层面上也能够非常快速地去迭代”。
“极越一直想做出差异化,想跟浩瀚架构下的其他车型区隔,现在基本上已经跑通了流程和合作模式,但成本太高了。”上述整车部门员工解释称,吉利代工极越和江淮代工蔚来性质不同,蔚来拥有话语权和很多知识产权,工厂会按照蔚来的研发和产品定义去生产,但极越不同,会受到浩瀚架构约束,“这也是夏一平坚持做自研的原因”。
在外部看来,经过两款产品的上市销售,极越的产品从最初饱受争议正在逐渐回到正轨,“可惜没钱了”。
百度态度大转变:“曾想零对价把股权转给吉利”
没人能预料到,背靠百度和吉利的极越竟会以如此意想不到的方式一夜之间崩盘。
“大股东控制了董事会,却怠于行使对CEO的管理,任由企业一步一步走向深度亏损又看不到希望,最终始乱终弃。”据上述接近极越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百度曾想零对价把股权转让给吉利,让吉利自己玩儿。”
针对上述信息,作者向百度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暂未回应。
百度一直担任控股股东角色,董事会五席里面控制四席,吉利控制一席。企查查显示,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极越实体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分别是百度周毅(实际董事长是时任百度CFO罗戎,周毅是其-1,代替罗担任董事长和董事会职务)、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王云鹏、百度法务部副总裁梁志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以及吉利控股集团CFO张权。
局内人早就感受到大股东信心不足。
今年9月,极越07上市发布上,李彦宏现身站台,李书福也发来了视频祝福。但在热闹的发布会前,极越召开了上述“决定生死”的董事会,讨论议题包括极越盈利预期、所需资金和产品规划等。据上述接近极越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大家都知道财务情况,但百度拒绝探讨解决方案。”据其称,吉利方面希望继续做好这件事,百度方面也没口头表态要放弃,话题虽然已经引导到关键处,但时任百度CFO、极越董事长的罗戎以“我要赶飞机”为由,草草结束此次会议。
上述人士透露,极越内部猜测,“罗不太想决策或者探讨的原因,是他已经知道可能即将要轮岗,所以他的精力不在于此”。
10月8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出全员邮件,宣布新一轮干部轮岗: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罗戎(Julius)轮岗担任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负责人,不再担任集团CFO。同时健康事业群组(HCG)合并至MEG。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Jackson)轮岗担任代理CFO,不再担任MEG负责人。
百度曾在造车这件事上信心满满。2021年1月,在宣布与吉利合作造车后,李彦宏在2020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说,“很多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在这方面相对比较保守,不愿意主动去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所以我们就只能先发制人,去主动制造这样一款融合了前沿技术的电动汽车,为整个市场提供一个参考。”
同年5月19日,李彦宏在内部信中明确了百度Apollo的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二是百度造车;三是共享无人车。李彦宏希望,造车这件事对百度供应商角色起到推动作用,带来更多合作伙伴,落地更多乘用车项目。
但极越模式并没有如愿给百度Apollo带来更多客户。
“比亚迪、岚图搞来搞去都不搞了,能力端确实有很多人才流失。其实在智能驾驶这件事情上,夏一平也被百度闪了一下。”据知情人士透露,极越一开始觉得百度智能驾驶是一流的存在,只要这张王牌在,车做得好点差点没那么重要,“但事实上,L4和L2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极越也是百度的小白鼠,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百度Apollo的高阶智驾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只有极越,投入的资源远远不够”。
为了救公司,夏一平开始拼命做直播。5月开始,极越01交付量呈现增长趋势,5月首次超过1000辆,7月达1019辆,8月极越01交付量达2117辆,11月极越达成2485辆销量。
直播带来的只是短期效应,且短期内大量消耗资金,反而给本就进入“重症病房”的极越造成财务压力。“外部看来,虽然夏一平反复提及的单一指标‘月度交付量’变好了,但是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成本其实严重上升,即每卖出一台车带来大几万亏损。”据前述知情人士称,如今极越每卖一辆车亏损5-7万元。
外界认为,百度选错了CEO,换一位CEO或许可以盘活极越,但多位内部人士认为,除了夏一平,百度也没人可用。
“百度对他(夏一平)也不满意,但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接,我听说已经通过猎头找了小一年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也是夏一平“绑架”百度的原因。“百度投了钱和智驾,有沉没成本和声誉成本,所以夏一平也一直在公司内部传递李彦宏可以救极越的信息。”
事实证明,百度并没有救极越,而是眼看着其陷入困境。百度IDG前员工对作者透露,早期百度会投入更多集团资源协助极越,2023年中开始态度发生较大转变。“百度选的赛道都是需要长期投入的赛道,但看不到成效就换赛道,从自动驾驶到元宇宙再到大模型,今年变了很多。”据其称,百度内部很多人更愿意做当下最热的项目,“这些项目好汇报,好出成果”。
对于目前状况,一位极越内部人士认为,“股东也不容易,造车是特别庞大的投资,投资了大几十亿,积累了一些东西,现在需要找钱,要先活下来。”在其看来,夏一平本身也是投资人,天使轮投了几千万,另外早期员工付出了很多心血,“对极越来说时间就是氧气”。但上述知情人士分析,百度如果不投钱,外部财务投资很难进来:“大股东不投,谁敢跟进?”
在多位知情人士看来,如果不愿意出大钱,百度其实有小成本运营方式可选,但选择了高成本方式,“就应该给足弹药,造车这事一旦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牵涉面很广”。在他们看来,极越卖不好产品,不是吉利和百度资源以及技术不够,是选择问题。
在当前竞争环境中,新入局者造车失败并不意外,但对百度而言,造车失败意味着其引以为傲的百度Apollo着陆失败。布局自动驾驶整整11年后,智能驾驶非但未能成为百度的护城河,反而被华为、Momenta等后来者甩在了身后。
极越公司暴雷探因:70亿资金黑洞如何形成?中层揭露关键细节
过去三天中,极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止于汽车圈。
几乎从来没有任何一家车企的倒塌如此迅猛而不体面:12月11日下午,夏一平召开内部全员会,宣布开启“创业2.0”阶段,并称公司无力缴纳11月社保。几小时后,团队宣布原地解散,只留100名左右的运维人员,5000余名员工的社保、公积金和裁员赔偿没有着落。
而在此之前,少有员工听闻过解散风声。仅一夜之间,风云变幻,人们形容极越“猝死”。
事实上,在这场“猝死”还未显露踪迹的时候,“病灶”已经悄然埋下。李岩(化名)是一位极越汽车中层员工,早在2021年初,他便加入如今更名为极越的集度,见证它从30余人的公司一路壮大,再到如今大厦倾倒。
随着他的讲述,极越崩盘的全貌缓缓展开:
吉利和百度对于极越的热情逐渐褪去。两家公司投过来的资金,都实际在后续支付代工费用和技术研发费用的过程中有部分折返。
作为创业公司,花销本应严格控制,但现实情况是失去合规和内审监督的供应商采购,包括每场花费50万元以上的火锅局,七八百万元打造的浮桥测试直播等。
公司的经营效率低下,成本上缺乏控制,又对百度和吉利怀有盲目信心。即使在银行授信快要到期而百度承诺的资金迟迟未到时,大家也觉得“毕竟是会要给的”,新的门店依旧在推进。
事后来看,CFO刘吉宁的离职是个明显的信号,但他并非跑路,而是抗争无果后的无奈选择。极越07上市之后,2024年10月,刘吉宁正式提出离职,后面很少来公司,11月中正式离职,其飞书上的签名停留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不了战略上的失误。
一语成谶。随着百度撤资,前述雷点被猝然引爆。极越没有资金可供偿还此前的银行授信,留下70亿元的窟窿。
最让李岩耿耿于怀的是,即便在爆雷之后,一切并非毫无挽救的余地。据他所知,极越旗下核心资产还包括上千台落在各地门店、交付中心的车。如果CEO夏一平能在放出消息前组织资产盘点,车辆折现的上亿资产起码能保证员工社保、裁员赔偿的有序解决。
在他看来,事情本不必到这个地步,作为极越掌舵者,CEO夏一平无疑要背负更多的责任,背后股东百度和吉利也难以撇清责任。
最新的消息是,迫于舆论压力,百度和吉利两方股东开始救场。双方在12月13日下午的联合声明中称,将积极协助集度管理层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包括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补偿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以下为李岩的讲述:
两大股东各自角色
我是在2021年初加入极越的,公司当时还叫集度。那时候公司也才几十人,汇聚了非常多优秀的人,大家甚至都在入职前义务为公司解决问题。所有人都打着鸡血燃烧自己,想把这件事给做成。有人在群里提出问题,大家立刻都去想办法解决,氛围是非常好的,让我特别感动。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来过几次,说想跟大家一起上班,他还会帮忙想办法在董事会决策上给大家一些资源。
在投资这件事上,吉利是很精明的,浩瀚平台的体系可以支撑多品牌多车型的研发。吉利投完资后,极越就开始向吉利购买平台,后来还买工厂产线、供应链、售后服务。而吉利始终是一个代工的角色,李书福从来讲的都是“我们支持百度把这个事做好”。
作为实际上的大股东,百度投了更多钱。极越当然也要向百度买技术,但价钱压得便宜,另一方面又高价去买吉利的技术。因此,这意味着,中间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当于变成了百度向吉利输血。
对于极越来说,2023年无疑是个重要的转折点。集度原本想效仿蔚来的模式——由江淮代工,公司可以挂自己的logo。但在2023年的政策风向下,极越难以拿到独立造车资质,只好依靠于股东吉利。
需要说明的是,百度自始至终都是公司背后大股东(注:极越方面也证实,百度有80%投票权)。公司名一直叫集度,只是车的品牌从集度改成了极越,是因为造车资质原因。架构上,集度为“极越”提供全部的能力,员工的劳动合同、对外签署的合同都是集度主体。
70亿资金窟窿如何形成
从集度变成极越后,百度就开始退居二线,态度开始摇摆。对于百度来说,他们还有萝卜快跑。这里边有两个智驾技术路线,一个是 L2 ,一个是 L4。百度想自己做L4,商业化L2。岚图之前也用百度的技术,但最后事实证明不太走得通,所以现在唯一用百度L2 的就是集度。由于它没有再在数据库、视觉能力积累等方面做投入,所以百度为什么最后不投这个公司?很多时候也因为觉得L2不划算,没有平台效应。
2024年2月份,困于资金捉襟见肘,极越没有给百度和吉利支付费用。因为当时极越想要它们给钱,但两方都不想给。那么就变成了我欠着你的钱先支付别的,你们俩谁给我钱,我就给谁支付费用。
据我了解,李彦宏一共投了50多个亿(注:财新亦称,百度对极越投资规模在50亿元上下),B轮融资中,李彦宏拉着武汉政府给了100亿元的银行授信。
现在极越的70亿窟窿就来自于银行授信,和拖欠吉利代工的钱,吉利的人已经在公司楼下蹲了一两周了,还有运营权益的钱、ASD 体验的钱、员工工资等,都在这个窟窿里面。
(注: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2024年8月,极越至少欠了吉利20亿元,现在快到30亿元了。百度的欠款比吉利要少很多。)
失控前的一些信号
11月底,听说百度承诺的追加投资并未到位,我也非常吃惊,因为在我看来,想要最终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有新的钱进来,虽然百度迟迟没有给钱,但大家都觉得毕竟是会要给的。所以整个公司还在正常运转,比如新增门店。
(注:按照财新的说法,2024年极越计划再融资30亿元,包括两方股东、管理层各自融资10亿元。2024年10月,百度为后续30亿元投资做准备尽调时发现,极越有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
直到最后,百度没有给钱,极越财务危机被彻底引爆。
我觉得夏一平到现在都不肯正视这个现实。一个月前,在一个公司管理层的培训会上,他还在说,“有我夏一平在一天,公司没有任何问题。情况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但事实上,极越的走向完全失去了他的控制,员工权益无疑是第一位的,比如应届生落户、社保公积金缴纳等等合法权益,全公司上下5000多人,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作为CEO,大家都在堵着夏一平,知道就是他的责任,别的高管进出公司,完全没人拦着。
“爆雷前,其实公司可以做很多事,有很多空间”
事实上,12月11日那天夏一平的讲话完全没有意义。
我们员工了解到,公司还有上千台车,这是非常宝贵的核心资产,换一两个亿没问题,它们散落在在全国各地的门店、交付中心等,其中包括展车、试驾车、二手车、跟滴滴合作或者跟百度做测试的运营车辆。
不出所料,这些车第一时间就被各地都扣住了,再想追就追不回来了,变成一笔糊涂账了。
即便公司活不下去了,也可以像高合、哪吒类似,平稳落地,有序处理。而不是像夏一平直接把这个消息放给了全世界,媒体再一加速,公司立刻就乱了,开始出现哄抢局面,就像银行挤兑一样。
比如成立资产清点小组,财务法务悉数进来,明确哪些钱可以给,哪些钱不可以给,哪些钱需要按顺序给。最起码可以把员工的公积金、社保、医保交齐,“N+1”按比例支付,这是一个正常公司的处理流程。
值得反思的是,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本应在花销上严格控制。
前段时间,夏一平做了很多火锅局,请车主吃火锅,每场活动都花费50万元以上。他做CEO账号有专门的团队,用公司资源给自己打造账号,花了很多钱。之前他做自动驾驶的浮桥测试,来宣传极越视觉能力,也花了七八百万,这些东西都是不计成本的。在关于供应商的邮件批复上,夏一平向来不问质量,问的都是这家供应商从哪来的。
即便在公开信前,公司也可以做很多事,来延缓爆雷的时间,争取更多时间空间。
在这一轮危机之前,极越没有过大规模裁员,只有小规模的,这其实并不健康。现在两款车已经做出来了,后面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新的造车计划,产品研发就应该裁员。今年年初的时候,每个月才卖200多台车,那个时候也应该裁员。
甚至包括提前去掉绿植、控制差旅数量,但这些都没有,公司还在继续按照有钱的节奏正常推进,甚至上个月还招了人,也引入了很多新的供应商进来,公司对股东百度和吉利盲目自信,都觉得它们会给钱。
从年初月销两三百台,到最近两三千台,原本大家觉得公司在持续好转,甚至后续已经做出来了两三款车型,包括超跑ROBO X和一款MPV,猎装车也要做。但现在,一切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