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网宣片重磅上线。
中共在二十大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说法,习近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是中共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文胆,三朝元老王沪宁的发明,它是中共“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最新总结,而所谓“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则是中共自改革开放以来,当照抄西方体制遭遇到与中国国情或中共体制相互抵触时,不得不变通而为的一种辩词。
被科学鉴定为“习近平国家资本主义”,既没有资本主义的民间经济活力,也没有社会主义的大众福利,反而是集中了两个体制的缺点而形成了无福利,无民主,无自由的权力寻租缝合怪。
习近平为何要将“中国特色”改变为“中国式现代化”?
因为“中国特色”的主体还是西方的,只是加上了“中国特色”的前位修饰,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则是中国的。因此,此一词语转换的首要意义,即增添中共治下中国的自主性、独立性,彰显“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习近平治下的中共,早已厌倦了以美西方的指指点点,并且一再点明中国不需要“教师爷”,这确实是一大转变,“中国式现代化”是此一转变的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的批评,尤其关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指责,中共的辩解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国情说,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其二是过渡阶段说,认为中国还处在发展阶段,任何事都要有个“过程”。但“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摆脱了这两种对西方批评的解释,一举去除西方社会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想望。以人权问题为例,中国初始的说法,是国情说与过渡阶段说,但习近平主政之后,已经越来越强调道路自信、越来越强调生存权与发展权,主张以“吃饱饭”为第一人权,认为这是中国的现状、中国对人权的主张,并以此要求西方勿再指指点点。
放大历史眼界来看,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式现代化”,事实上,是中国自清末以来面对“西潮”的一种适应与抵抗,日本当年的明治维新成功,而清末维新改革失败,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未尝不是当年维新改革的新时代篇章,但是,日本明治维新走向军国主义以至最终失败,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前车之鉴。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自清末以来关于“西学”、“中体”之间的最终选项,中共已经非常自大地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潜台词就是说,”美国方案”已经过时了。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声称”中国方案”为各国”指明人间正道”,进而推出所谓的”全过程民主”,与西方”选举程序民主”打擂台。
(注:本文内容来自于推特账号“向阳”@TheXiangYang,原文没有题目,题目为万维读者网本新闻编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