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钻木取火还是围炉取暖,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人们就在研究如何与寒冷作斗争。
其实,适当“受冷”,不仅能帮助调节免疫力,还有助舒缓情绪。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寒冷对身体的好处,并推荐几种冷疗方法。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刘刚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刘承
以冷治病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1600~公元前170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创伤的外科医学著作《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中,就记录了低温疗法。
约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记录了使用冰或雪覆盖伤口,使血管收缩来治疗伤者的方法。
在我国,最古老的汉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有用井底冷泥外敷疗伤的记载;《后汉书》中提到,华佗让发热的病患浸泡在石槽冷水中治疗;《肘后备急方》《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古书中,均有对冷疗应用的记载。
到了现代,医生开始将冷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冷疗也称“低温疗法”,是指将比体温低的物理因子(如冰、水、冰水混合物等)应用于全身或局部患处治疗的方法,比如冰敷、冷水淋浴、冷水浸泡等方式。
临床中,冷疗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物理疗法,应用相当普遍,不仅能处理运动急性损伤,还可缓解术后疼痛。
崴脚后要在24小时内冰敷,就是应用了冷疗。在关节置换等外科手术后,也可通过降低温度使血管收缩、缓解肿胀,从而减轻疼痛。
“冷”有不少健康益处
低温环境会促使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带来多种健康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