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纽约时报:为何驾车冲撞人群事件层出不穷

2025-01-03 美国头条

新奥尔良官员称,元旦凌晨,一名男子蓄意将一辆皮卡车撞向波旁街的人群,造成至少10人死亡,30人受伤。当局正在将这起袭击事件作为恐怖主义行动进行调查。

几十年来,针对人群的车辆袭击事件层出不穷,此次事件是其中最新的一起。车辆冲撞并非一开始就是恐怖分子的战术,但极端组织和激进分子经常利用它来杀人、伤人和制造恐惧。

为什么车辆会被用作武器?

小汽车和卡车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很容易被当做致命武器来使用。

根据联邦调查局一份关于“恐怖分子使用车辆冲撞战术”的宣传材料,“接触爆炸物或武器的机会有限”的袭击者“只需极少的训练或经验”,就能使用车辆造成巨大伤害。

研究人员文森特·米勒和基思·海沃德在2019年发表于《英国犯罪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写道,车辆冲撞袭击将“平淡无奇的日常物品变成了致命的半战略性武器”。他们还写道,这种战术让“边缘行动者”有能力“袭击城市中心的核心地带,并在更广泛的社会中散播恐惧”。

在机场和公共建筑等潜在目标的安保变得更加严密之后,特别是在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事件之后,一些恐怖分子和其他袭击者开始使用车辆袭击更容易受攻击的目标,如聚集在公共场所的人群。

此类攻击有怎样的历史?

利用车辆对人进行的无差别袭击由来已久,大多与有组织的恐怖主义无关,例如1973年一名22岁的捷克斯洛伐克妇女以对社会不满为由杀害了8人。

根据圣何塞州立大学米内塔交通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恐怖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冲撞袭击。从1963年到2019年年中这份研究报告发表期间发生的184起车辆冲撞袭击事件,大部分是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

极端伊斯兰组织:2010年,基地组织在其《启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鼓励信徒使用车辆“碾碎真主的敌人”。但这一战术直到几年后才真正在潜在恐怖分子中被普遍采用,当时伊斯兰国开始公开号召发动车辆袭击。

纽约市:2017年,一名男子驾驶一辆皮卡车冲入曼哈顿哈德逊河沿岸拥挤的自行车道,造成8人死亡,至少11人受伤,随后被警方击毙。当局表示,在现场附近发现的纸条显示凶手效忠于伊斯兰国。

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过去几十年,使用车辆作为武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士兵和平民发动了数十起此类袭击。这种战术在2010年代的“独狼”袭击浪潮中变得更加突出,这些袭击者大多与有组织的武装团体没有关联。

法国尼斯:一名男子驾驶一辆19吨重的卡车冲进法国南部观看巴士底日焰火的人群,造成8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伊斯兰国声称对此次袭击负责;调查人员称,司机因观看圣战视频而自我激进化,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与恐怖组织有直接联系。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一名男子驾车冲撞抗议白人至上主义者集会的人群,造成一名女性死亡,近40人受伤。肇事者被判一级谋杀罪。

纽约时报:为何驾车冲撞人群事件层出不穷

乔治·弗洛伊德抗议活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安全与威胁项目副研究主任阿里·E·韦尔表示,在2020年弗洛伊德被明尼苏达州警方杀害后的民权示威活动中,至少发生了66起针对抗议者的车辆袭击事件。有时很难判断这些袭击是临时起意还是有预谋的。

中国:2024年11月,一名男子驾车冲撞南方城市珠海体育中心的人群,造成35人死亡。一周后,另一名男子驾车冲撞中部城市常德一所小学附近的人群,造成多名学生受伤。

德国圣诞市集:2016年,一名男子驾驶卡车在柏林市中心冲撞人群,造成12人死亡。上个月,一名男子驾车冲入东部城市马格德堡的人群,造成至少五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九岁儿童。

如何才能阻止这些袭击?

随着驾车袭击变得越来越普遍,警察和安全部队试图将公共场所变得更难以袭击,他们设立了立桩等障碍物——一种短小而坚固的柱子,旨在阻止汽车或卡车撞入人群或建筑物。

2018年,纽约市表示,将在市内一些人流量最大的地点安装1500个金属立桩,并在其他易被攻击的地方放置大型花架。此前一年,纽约市发生了两起备受关注的车辆袭击事件。

但最近发生的事件表明,彻底消除这一威胁是多么困难。

2016年柏林袭击事件发生后,德国开始加强圣诞市集周边的安保措施。但马格德堡袭击者避开了安保措施,驾车冲进人潮密集的市场,造成五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最近这起事件的问题在于,行凶者使用了为救护车预留的车道,”奥地利克雷姆斯多瑙大学安全研究教授尼古拉斯·斯托克哈默说。“他是从没有防护措施的一侧接近该区域的。”

据新奥尔良市政府官网,该市此前正在升级袭击发生地波旁街一段的安全立柱。该市警察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行凶者“绕过了我们的路障”进行袭击。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microheadline.com
来源:https://news.creaders.net/us/2025/01/02/2816242.html
VIP内容
赞助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