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冬至一来 年关将至!今天迎接2024年最后一个节气

2024-12-21 华人关注

北京时间12月21日17时21分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到了冬至,“数九寒天”开始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冬至一来 年关将至!今天迎接2024年最后一个节气

128年来最早的冬至?

据广州日报消息,今年冬至是128年来最早的冬至,上一次出现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发生在1896年,时间是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下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将发生在2028年,时间是12月21日16时19分19秒。

每年冬至的时间为何不同?据天文爱好者介绍,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回归年计算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四个回归年是1460.9688天,而现行的阳历(公历),通常一年有365天,每四年为一闰,闰年有366天,四年合计是1461天。即同样是四年,阳历比回归年的时间长1天多,因此,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5小时或6小时,但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冬至在公历的日期有12月21日、12月22日、12月23日。

今年冬至,农历和阳历日期“同步”,实属罕见。这里所说的“同步”并非指农历日期和阳历日期完全相同,而是指冬至发生在农历中的“日”和阳历中的“日”相同。今年冬至节气的交节日期是阳历12月21日,而冬至在农历的日期则是十一月二十一,所以今年冬至节气都是在二十一日,农历时间和阳历时间出现“同步”现象。

冬至一来 年关将至!今天迎接2024年最后一个节气

趣说冬至,古人怎么过“数九”?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关于“数九”,从古至今流传下很多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数九歌》《九九消寒歌》以及《消寒图》等。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数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

除了“数九”,古代民间还有“画九”的习俗。所谓“画九”,就是用一些有趣的图或文字来记录“九九”的进程和天气变化,这样画出来的图就叫“九九消寒图”。游戏规则基本一致:以冬至为起点,每日在图上涂画一笔,或再简单记录当日的天气或心情,以此计算冬季寒冷的时日,直至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屋内画纸涂满,屋外寒意消散。这是一个充满着传统诗意生活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的游戏。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中国古代,一向被当作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加以纪念,其重要性仅次于除夕。

冬至习俗

冬至一来 年关将至!今天迎接2024年最后一个节气

吃饺子

冬至里最为普遍的风俗便是吃饺子了。北方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其实,不管吃什么,都是图一个高兴和吉利。

冬至冷知识:不吃饺子真的会冻耳朵吗?

其实,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日舍药留下的。东汉时,张仲景辞官回到家乡南阳,看见乡亲们饥寒交迫,不少人冻烂了耳朵,于是将羊肉和药物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者。乡亲们吃了“娇耳”,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被治好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冬至就要吃饺子,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台州擂圆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

苏州酿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冬至 养生

注意防寒保暖

“冬至一阳生”,进入冬至节气后,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发。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寒邪中伤初阳。

减少剧烈户外运动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应减少户外剧烈运动,可选择适宜在室内进行的舒缓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身体少量出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阳,不利冬藏。

适当食补

冬季是补肾的好时节。体质偏肾阳虚者,当温煦肾阳、固护元气,可适当进食羊肉、韭菜、生姜等。体质偏肾阴虚者,当滋阴补肾,可选用枸杞、山药、山萸肉等。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microheadline.com
来源:https://info.vanpeople.com/1652497.html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