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印度股市经历历史性上涨。英国《金融时报》1月1日刊文称,这是因为国际投资者看好印度的强劲经济增长势头,将印度视作“下一个中国”,并试图减少对中国的敞口。
但近几个月以来,各种因素导致印度经济持续放缓,一系列疲软的数据和持续的高通胀引发了人们对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G20经济体”基本面的质疑。去年10月份,外国投资者抛售了约112亿美元的印度股票,创下月度净流出纪录;11月份又抛售了25亿美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股市的光彩逐渐褪去,部分原因与中国有关,中国最近的刺激措施吸引了一些外国投资者回归。同时,由于股票估值过高,许多外国投资者也难以加入这场“印度热”。
国际金融机构麦格理资本印度股票研究主管阿迪亚苏雷什表示:“人们普遍承认印度经济放缓。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印度经济放缓将持续多久?”
报道称,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市场一直对印度经济复苏欢呼雀跃:世界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富兰克林邓普顿2023年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称为“下一个中国”;摩根士丹利预测了“印度的十年”,指认为印度将迎来由离岸外包、制造业、绿色能源和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引领的“经济繁荣”。
受国内投资者将储蓄投入活跃公开市场的推动,印度企业纷纷发行出售股票。在这股热潮下,这个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于2024年加入基准债券指数。
不过,最近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印度已经开始失去一些发展势头。
印度GDP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下降 《金融时报》制图
截至去年9月的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5.4%,为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去年11月,印度储备银行将2024-25财年的增长预测从7.2%下调至6.6%。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核心行业在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也出现下滑。制造业总增加值增长率(衡量实际产值)从2023年9月份的14.3%下降至2.15%。建筑业总增加值也出现放缓。
麦格理分析师认为,选举年期间政府支出减少、长达一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严重的季风降雨等因素扰乱了经济活动。他们还指出,由于工资增长未能跟上高通胀的步伐,印度家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而印度央行对无担保贷款和零售信贷的打击削弱了支出,迫使许多家庭动用已经被疫情耗尽的储蓄。
去年10月份,总体通胀率加速至6%以上,高于印度储备银行4%至6%的目标区间。尽管11月份通胀率降至5.5%,但自2023年初以来,印度储备银行一直将其基准贷款利率维持在6.5%的水平。这引起了印度官员们的强烈抗议,他们表示高借贷成本正在损害企业。
对此,印度财政部长尼尔玛拉西塔拉曼去年12月表示,经济增长放缓只是“暂时现象”。
不过,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印度经济增长放缓并非季节性现象,而是高杠杆城市和中产阶级印度人支出下降的结果。据尼尔森智库数据,去年9月份,印度快速消费品的销售增长从去年同期的11%放缓至仅2.8%。目前,大部分较贫穷的农村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
印度储备银行在过去一年中也多次对消费贷款和信用卡债务的快速增长表示担忧,并要求银行根据其风险敞口分配更多资本,以控制银行借贷。
日本野村证券驻新加坡经济学家索纳尔瓦尔玛表示:“收入有所放缓,信贷供应也有所放缓。城市消费很重要,因为如果城市消费不回暖,出口疲软,产能利用率就不会上升……(而且)多年来大家一直希望起飞的私人投资周期,到明年也不会实现。”
苏雷什同样表示,自2020年以来,印度食品和饮料通胀率上涨超过35%,其累积影响也削弱了数亿印度穷人的消费能力。他说:“我认为没有快速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即使有一剂强心剂,也只是一剂强心剂而已,并不是持久的解决方案。持续时间……可能不像一两个季度那么简单。”
印度CPI自疫情以来持续上涨 《金融时报》制图
还有经济学家表示,印度企业去年第三季度盈利不佳、投资疲软是导致经济放缓的另一个因素,这阻碍了印度国内创造急需的正规就业岗位。金融集团Motilal Oswal的分析显示,企业投资占GDP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从2008财年的约25%下降到2020财年的约13%至14%。
印度经济监测中心首席执行官马赫什维亚斯表示:“由于投资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位,经济未能创造足够多的优质就业机会,从而无法刺激消费支出。”
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计划 印度总理办公室
进入2025年,随着新任印度储备银行行长上任,许多经济学家预计货币政策将会放松,政府支出也将增加。尽管如此,瓦尔玛表示,“势头仍会减弱,这种情况至少还会持续六个月”。他认为,需求尚未回升到“引发新产能扩张”的水平,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抑制了印度企业投资扩大国内产量。
过去几年,在美国政府“减少对华依赖”的压力下,一些美国企业开始视印度为替代中国的“新制造业中心”,进行所谓的“降低供应链风险”操作。印度政府和企业也想将印度打造为“中国替代品”,吸引外国投资。但美媒发现,现实是,印度在贸易上日益依赖中国,并对美国贸易战略构成挑战。
去年9月份,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贸易数据和经济专家分析称,随着印度扩大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和药品等商品的生产,印度经济本身也变得更加依赖中国的进口。报道称,对于致力于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及“降低”对华商业关系风险的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这种动态是一种现实考验。
不少学者认为,这种情况下,美企通过印度“降低风险”根本不现实。有印度学者称,讽刺的是,在印度政府推行“自力更生”战略之际,印度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外国技术知识,尤其是中国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