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始在于变。开年一星期,中国政经层面已有多层新动向,其中有两件事,一是去年强调的,今年不提了;二有去年没提的,今年要大面积做了,这可称为“开年双变”。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为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同时重点强调“党政机关要过紧日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是明确一年政策基调,还要部署具体任务,但那次会议之后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却不再提“过紧日子”。当时各方都在关注财政政策还要放什么大招,这一细微变化没被人留意。
但开年之初,北京官场人士留意到,一是在新下达文件中,“过紧日子”提法消失了;一是在省级地方陆续召开的地方党委会议或经济形势部署会上,都不约而同地不再提“过紧日子”。官场人士认为,这是重大政策性转变,在中共领政方式中,一个政策主张不提了,意味著这个政策不实施、不执行了。
不再提“过紧日子”当属这类情况。有几种可能,一说是财政要宽松,不可能与财政“紧日子”同时出现,财政要大手花钱,当然不可能紧;另一说法是现在强调经济“光明论”,这跟“过紧日子”不同调门;第三种说法是现在已开始过“苦日子”,没必要再提“紧日子”。
另一大变与不提“过紧日子”相关,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普涨”。过去两年地方财政困难,不断传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发不出工资,或是减薪或减少补贴。
岁尾年初,各方最关心工资状况,流言纷起,但不再是减薪或减少补贴,反而是不同地方、机关和事业单位,传出加薪或补发工资。按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没有提出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加工资,当时只说要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等,所以这加薪涨工资之议,算是另一突变。
在不少地方传出给党政机关加薪的同时,近日更有传说年内会有“普涨”。加薪涨工资,目标当然希望以收入的增加,带来消费的扩大。但这会否催生内需的扩大,拉动经济走出通缩,还有待专家来解说,至于这会否加大收入分配不公的社会不稳,也有待观察。
随著农历新年临近,中国民众在商场内选购春节饰品。(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