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中化学课程使用阿司匹林药片做的实验因为换用中国国产的药片而做不成了。该消息登上了百度1月21日热搜。
据陆媒1月20日消息,中国高中二年级化学课有一个使用阿司匹林药片(有效成分为乙酰水杨酸)做的酯基检验实验。乙酰水杨酸水解前,遇到氯化铁不会变色。当乙酰水杨酸水解后产生水杨酸,水杨酸遇到氯化铁会变色,溶液变成紫色。
今年1月初,北京市一所知名中学的化学老师曹葵透露,2020年到2021年,他们用的是拜耳(德国医药公司)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现象一切正常。但因为拜耳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价格偏贵,自2023年起,曹葵所在学校开始使用辰欣药业、石药集团等国产品牌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实验材料,结果水解实验前后,溶液都发生了变色,无法像以往一样进行水解前后的对比了。
2025年1月初,曹葵又用北京、南京、沈阳等几款不同厂家的国产阿司匹林肠溶片做了上述实验,这些厂商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大多通过了国家的一致性评价。但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药片都出现变色,只是颜色深浅不同,颜色越深,含有的水杨酸越多。
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主管药师表示,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含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产品质量。
因为水杨酸可能让人产生恶心呕吐、胃溃疡甚至胃穿孔等不良反应。1897年,在拜耳工作的一位化学家霍夫曼成功将水杨酸乙酰化,制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拜耳将这款乙酰水杨酸命名为阿司匹林。1993年,拜耳推出阿司匹林肠溶片,使其通过胃部时在胃酸的刺激下不发生溶解,待进入小肠后方才溶解,可进一步降低阿司匹林对胃部的副作用。
上述消息引发网民热议。网民“子弹爱上枪”表示:“我们不应该谢谢这位伟大的化学老师。”
网民“碳素笔”表示:“集采(国产)的变色说明水杨酸出来了,意思刚进去就水解了,人家拜耳的设计是在胃里先不出来,到肠道再出来吸收,避免刺激胃。集采的吃下去副作用大,胃都吃坏了。”
网民“往事如风”表示:“药越来越便宜,也不是好事,只怕是病没治好,又引出别的病来,集采招标,怕是应该有一个质检部参加,参标的药品,心须质检部检验合格有效后才能入围竞标。让人们吃上有效药、放心药才是王道正理。”
“做梦也会笑”说:“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纯牛肉是一个价格,掺了大豆蛋白以后,价格可以做到很低,如果不看配料表,样子和口感和纯牛肉也很难区分。所以说,药品降低了质量,换来的降低价格有啥意义呢?能想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只有集采降价才能保证医保仍然在运行,疗效已经顾不上了。”
“诚信为本”表示:“治同一种疾病的药:5分钱的药与5元的药疗效一定会不一样!如果低于成本,一定会偷工减料!不但看疗效,还要看副作用。我愿意用最贵的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绝不愿意用最便宜的疗效差副作用大的药。”
图为示意图。(Getty Images)
上述消息传出正值第十批中国当局药品集中采购(集采)结果去年12月30日公布后不久。集采结果显示,此次集采降价幅度历史最大,药品价格历史最低,平均降幅超70%,多个产品降幅90%以上,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标单价降至三分钱一片。
近日在中共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政协委员、兼任上海瑞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的郑民华表示,集采药由于价格低,药物品质不稳定,存在着“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现象,医生面对病患的反映与质疑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级反映也没渠道”。
兼任北京朝阳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生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卢长林也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市政协会议提案称,集采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甚至还出现过敏反应,显示药物纯度不够,制作工艺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