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报导,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的几週内,中国展示了与美国爆发贸易战时可採取的反击方式,包括切断日常产品所需的金属、惩罚在中国做生意的美企等,但过于激进地使用这类工具可能会为北京带来适得其反的风险。
最大的风险在于,对西方企业打击并限制关键矿产和其他必需品的出口,只会鼓励美国和其盟友加倍努力,将本国经济与中国脱钩;只要中国仍坚持高度依赖向西方消费者出售商品的经济模式,这就会给北京带来麻烦。
分析师指出,虽然中国能使用其掌握的经济工具给美国带来痛苦,但北京更有可能谨慎地使用这些工具。相反的,若美国候任总统川普兑现对中国进口商品徵收60%关税的承诺,北京可能利用这些措施迫使川普谈判来达到休战。
纽约智库“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中国市场研究主管莱特(Logan Wright)表示:“随意使用这些工具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取得某种成果,这就是某种谈判。”
当川普在首任任内的2018年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徵收关税,北京也对美国进口的食品、化学品和纺织品调高关税作为回应。随著更激烈的贸易冲突迫在眉睫,北京一直在展示自川普首任任内发动贸易战以来更完善的工具,并认为这些工具比以牙还牙的关税升级更有效。
本月稍早,北京加强了用于制造先进电子产品、电池与其他高科技领域的原料之出口管制,以回应拜登政府决定切断中国取得某些用于人工智能的记忆体芯片的决定。中国也扩大了对无人机制造的零件的控制,并对辉达(Nvidia)展开反垄断调查,同时保留了一份“不可靠实体名单”,列出了在中国做生意面临额外阻碍的美企。
尽管中国在关键矿物的生产和精炼方面具主导地位,并非全球唯一的供应国。美国去年从加拿大进口的原镓比从中国进口的还要多,美国加工锗的最大供应国是德国,这两种矿物对于半导体、导弹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都至关紧要。
惩罚在中国有业务的美企,也不像从前那样构成威胁。中国经济持续低迷,加上中国努力排挤西方品牌,转而支持国内对手,这意味了许多美企在中国举步维艰,最后的结果便是中国对美企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并可能说服美企减少在中国的业务或投资。
“捍卫民主基金会”(FDD)中国高级研究员辛格顿(Craig Singleton)表示:“中国的每一个激进措施,都会加速美企的多元化和脱钩努力,这是个自我强化的循环,就像中国自己的经济螺旋一样,北京的行动最终会进一步削弱自己的力量。”
北京还有其他选项,包括让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使其出口在全球市场和美国佔优势,并有助于抵消美国更高的关税。但此举可能导致资本逃离中国,这是北京一直试图避免的情况。
最后,北京还有一个核子选项,就是抛售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国国债第2大持有国,截至今年10月持有7600亿美元美国国债。但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国资产可能高得多,也许佔其3.6兆美元官方外汇存底的一半。
若美中贸易战急遽升级,北京可能考虑抛售美国国债,以引发金融混乱。但经济学家指出,美国联准会(Fed) 可能像2020年那样,透过公开方式购买来稳定债市。当时因疫情开始大流行,急需现金的各国央行和私人投资人,在债市抛售1兆美元美国国债,最后由Fed购回。北京若抛售美国国债,可能使其拥有大量美元,必须回补其他资产,卖美国国债然后买进人民币,也会推高人民币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