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美国华人参政,巾帼不让须眉

2024-11-23 美国头条

美国总统竞选的这个周期出现了几位华裔政坛名星,民主党与共和党都有。华裔出现了俩位曝光率很高的女性,Lindy Li和Lily Tang。她们分属左右阵营,生活经历绝然不同,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名校毕业。

Lindy是普林斯顿的高材生,好几届普林斯顿的班级主席和演讲人,Lily则是从复旦法律系毕业后留学美国的。在我们圣路易斯支持川普的华人联盟,也是通过几位华裔女士组织起来的。

今年似乎没有Andrew Yang什么事,我们再次需要为小中男们打气。听说有从军后读耶鲁法学院的小中男,或许还需时间以等待他们出炉。讲个我自己的经历,以前孩子们读中文学校的时候,看见害羞或说话吞吞吐吐的小中男参加演讲比赛,我对太太说自己都想去教训他一顿,虽然我总是以脾气好著称。

Lindy现在相当活跃,频繁接受采访,而且是去她所服务的民主党的对立台Fox做访谈。她说出的话令我们震惊,从中可以看到民主党的腐败内幕。我们这些反对派听得入神,嘲笑性质甚浓。但是对于她这位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 的妇女主席,以及为民主党募捐到数百万美元的政治操盘手来说,她的这些访谈几乎是政治自杀行动。

她也显示出相当的政治幼嫩性,立场肯定不坚定。她居然将某位家喻户晓人物的名单都透露给媒体,该著名人物因为不满选举结果要求从民主党撤资。Lindy也将自己的好朋友Josh Shapiro决定竞选下届总统的消息在访谈中说出,这是至少两年以后的事情,这么早谈肯定让观众疲劳而没有新鲜感。

美国华人参政,巾帼不让须眉
美国华人参政,巾帼不让须眉

我不敢相信Lindy是位政党竞选的操盘手,还在摩根投行工作过,她怎么一点保密意识都没有?我如果这样做咨询早就完蛋了。有位耶鲁毕业生在麦肯锡工作时,老爸打电话给他,该同学都不能告诉父亲自己在何处。

Shapiro是宾州的现任犹太州长,如果与万斯在2028年对阵,他的胜算会很低,除非川普这届做砸了。所以我总觉得川普在实现自己野心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为万斯留些空间,就像里根给老布什的机会那样。

哈里斯这次几乎在所有种族和地区都让民主党退步,甚至在深蓝的纽约或加州地区。但是Lindy在表述民主党现状时也太情绪化,她甚至使用斩首(Decapitated)形容民主党的现状,根本不像是位普林斯顿的毕业生。

普林斯顿恐怕不精于培养政治家,自己优秀的学生也不过如此,看看耶鲁校友万斯说话多么滴水不漏。我对普大的评价很中肯,他们在现代美国基本上没出什么杰出的政治家,普大校友Woodrow Wilson的12条是很久远的总统建议。

至于普大家长传说的Lindy以前竞选国会众议员时伪造签名的事情,因为我不了解,所以在此文中不涉及。那是她父亲还是她的过错难辨,但是也分享群里流传的她父亲当时涉及的签名不合规的声明。

美国华人参政,巾帼不让须眉

Lindy在普林斯顿不仅没有学好西方文明史,她甚至连美国近代总统选举史都不熟悉。她没有必要那么悲观,里根连任时只输掉了明尼苏达和DC,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landslide总统选举胜利。里根还将总统职位传给了自己的副总统老布什,当时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后来老布什还不是被民主党的新秀克林顿击败。

我从来不相信称今年是美国最后的选举的竞选言论,美国只有两个大党,国情十分复杂,很难在美国形成一党独裁的局面。

美国政党政治非常残酷,也讲政治忠诚度。Lindy虽然英语不带口音,也聪明伶俐和逻辑清淅,但是她的政治坚定性远赶不上共和党候选人Lily Tang。Lily几乎创造了历史,在美国联邦众议员竞选中,她在共和党的党内初选中胜出,普选时Lily对身为耶鲁校友的民主党候选人虽败犹荣。

美国华人参政,巾帼不让须眉

复旦是个奇葩的学校,在天朝出了一个信口雌黄的左派张维为,现在从政治谱系中复旦又出现美国政治右派。Lily应该是位十分强势的四川女性,与美国老公养育三个孩子,他们基本上都成年了。她仍然说一口四川英语,即使与三个成长中的孩子说英语,她的英语都会比现在好些。

Lily知道自己成长在XXXX的国家,自然明白XX对XX民族所造成的灾难,她也朴实地希望美国不要滑向XX主义的深渊。Lily的民主党对手是美国世家的Maggie Goodlander,她的父辈就是美国政客,丈夫是美国现任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Maggie Goodlander与沙利文都是耶鲁校友,Maggie的本科和法学院都是从耶鲁毕业的。

面对草根的Lily,Maggie恐怕直摇头:“What the heck, who is this woman? ”。Maggie拥有悲伤的生育史,曾经的孩子是死胎。美国东北角很难有共和党的机会,但是Lily的勇气也给耶鲁校友上了一课,中国大妈不是好惹的。

Lily Tang嫁了白人老公,英语口音比华大新科病理主任Eric Huang重很多。我开始以为Lily来的更晚,其实她在23岁就抵美国德州了,在美国西部和香港都工作过,现在New Hampshire。

可以对照看我前不久写的:“Eric是我见到的很少说英文只带很淡口音的外国男生,几乎是完全的美语,现场听更明显。一般男生12岁以后抵美国必带口音,女生会晚点,在14岁还可以说没口音的英语。这些不同的神经科学的基础是Synaptic plasticity, 女生比Guys的弹性更大,听力更好。想想Eric是在27岁左右抵美国的,这也可以看出美国对台湾的影响”。

看了Lindy Li接受采访的几个视频,我觉她是不想在民主党内干了,她现在也反非法移民,但是她仍然说因为全球气候问题自己会留在民主党内。

Lindy的政党生涯is over, 但是在媒体和咨询业仍然前程看好。她说了自己不属于哈里斯阵营,她对哈里斯乱花钱不负任何责任,她需要对她的donors负责,所以她想出面解释。

民主党真是糟糕透了,他们浪费的数目是惊人的,几个月不是浪费了10亿,恐怕是20亿。Oprah的公司不止拿走了100万,而是250万,有位主持人直接说民主党是在洗钱。这真是极有讽刺感,记得哈里斯的口头禅:“我是在中介阶级家庭长大的人!”。

没落到现在, DNC开始大量辞退竞选员工,据说有些人过感恩节都难。看来为共X主义奋斗的年轻人,需要为了理想准备做出牺牲。

在这里举个例子说明ChatGPT多么紧跟时事:“林迪·李(Lindy Li),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成员和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竞选的支持者,最近在福克斯新闻上接受采访,直言批评哈里斯2024年的总统竞选是“一场耗资10亿美元的灾难”。她对竞选管理不善表示失望,并称自己因胜利承诺而误导捐赠者。此外,李还批评拜登迅速支持哈里斯,认为这让党内失去了其他可行的选择。她的言论在选后引发了民主党内的广泛讨论”。

从Lindy让我想到从我们华大医学院出去从政的Leana Wen, 那Leana要优秀多了。可以看我在2017年写的介绍Leana Wen的文章:

美国华人参政,巾帼不让须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去年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华裔才女Leana Wen。这里有太多关于她的故事,经常描述她的用语是:她13岁就上了大学,学医的居然去英国牛津当了罗德氏学者,所以我使用了“传说”二字。。。

别以为只有中国才有少年大学生,Leana在美国就是只有13岁即去读大学的,发现RNA干扰和TLR而获诺贝尔奖的两位科学家也是在这个年龄段去读的大学本科。

Leana大概八岁随父母从上海移民美国,在加州洛杉矶的贫困区长大。她最近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母亲在2010年患乳腺癌去世,没有等到她结婚,她也经常以母亲看病的例子谈美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或许因为年龄太小,父母不忍心她远走高飞;也有可能是经济上的原因,她只能去当地的CSU (加州州立大学)的洛杉矶分校读书。她父亲为当地中文报纸的IT管理人员,妈妈为小学老师。报道中说她13岁就成为CSU的学生,当然美国人不到14岁的生日都说13岁,也就是说,她来美国仅5年就在如此年龄去读大学了。CSU为加州的另一套公立大学系统,声誉远在我们熟悉的UC(加州大学)系统之下。但是Leana是以最高荣誉从CSU毕业的,再次说明美国各阶段的人生都有重新洗牌的可能。

当别人正在打理大学行装时,她18岁已经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读医学院了,这里素以对申请学生的成绩要求高而著称,常年在录取医学生的MCAT的分数上排全美第一名。她当年在CSU那么年轻就得到休斯医学研究所的资助,还是贝克曼奖学金获得者,毕业时被八所医学院录取。她选择的是华大医学院的MD/PhD双博士培养计划,结果她进实验室后发现跑电泳不是她的专长,于是决定放弃PhD只读了MD,即使这样还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她曾经在医学院休学一年,全职担任全美医学生联合会的全国主席,她是这个职位上的首位华裔。我们时常听说年龄超小的华裔入我们医学院后,他们应付前期基础科目相当顺利,但是在后期与病人接触时则难以适应。这种情况完全没有表现在Leana身上,她相当擅长与人打交道。

Leana成为罗德氏学者(Rhodes Scholar)是华大在2012年的一个重要新闻,她是华大在牛津创办此计划一百多年来产生的第25位罗德氏学者。华大与经常一年出四位罗德氏学者的耶鲁比较起来,确实有些寒碜。

我那天问她,她还真是在牛津学的与政策相关的硕士,因为大家关心的是她现在担任的巴尔的摩市卫生局长的职位。那里混乱的社区使该职位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她说她们的任何决定都关系到巴尔的摩内城区孩子的生命质量。

她从牛津回来去哈佛完成住院医生训练,然后入乔治·华盛顿大学做急诊科医生,离美国政治中心越来越近了。

Leana在伦敦的书店里遇到了未来的丈夫,那天她在阅读关于南非的书,因为她在牛津的论文是关于南非的;正好巧遇一位从南非来的年轻人,他满手抱着关于中国的书,这小子公开说第一次见面就被她的外貌所吸引。历经几年的跨大西洋的异地恋爱,他直接追到波士顿,在新英格兰的一个深夜求婚成功。这段爱情故事还吸引到了《纽约时报》的记者,并且著文发表”。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microheadline.com
来源:https://news.creaders.net/us/2024/11/23/2800521.html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