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这场战争让联合国很挫败 美国则惨输了老脸

2024-11-02 美国头条

王彼得:一场几乎没有赢家的战争,值得吗?

这个民族在当今以及历史上,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多如繁星。可惜啊,不愿意接受外交和解,不给被压迫者留活路,结果把自己搞成国际公敌。

我很少观看联合国大会的直播,上个月心血来潮支持了一下。一来是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有演讲;二来出于好奇,想知道会有多少人“愿意借给他耳朵”。

结果呢,大会主席一宣布内坦亚胡名字,很多领导人和代表真就齐刷刷离开了会场。要知道,这可是当下在中东叱咤风云,手操几十百万人生杀大权的一号人物啊,就算不齿他所为,也应该听听他带来卖的是什么膏药,不是吗?可见,大家对他早已不存有幻想,对整个中东情势,也尽是一声声“苍天奈若何”的悲叹,以及内心的无力感,能借以发泄的,就只剩耳不听为净,出去场外喝杯咖啡而已。

演讲开头,他说自己原本也不想来,是听了太多国家说了太多谎言和诋毁以色列的话,实在坐不住,不来批驳不行。但最终,所谓的“以正视听”,是更多更奇葩的以色列版本的谎言和诋毁。必须说,能站上联合国讲台的,各个都能言善道,修辞和表达尤其高大上。但逻辑和是非观念,似乎已螺旋式下沉到菜市场水平了。像更早前的几天,以色列新上任代表丹尼·达农,就嘲讽联合国大会是“马戏团”,结果引来利比亚代表回怼:那他就是在表演的小丑!

这场战争让联合国很挫败    美国则惨输了老脸

小丑的老板果然也是演讲达人,加上他那份自信,感染力肯定是有的——尽管主要是对着空气说话。也许纽约也算是主场,而且如他所说,40年前自己出任驻联合国大使时,就在同一个演讲台上舌战过群儒,经验老道啊。只是我隔天看外电,说...Mr Natanyahu said to applause, while some delegates, including the Iranians, walked out, ……还是有点失真。其一当然不只是“一些代表包括伊朗人离场”,而是很多很多人,以致根据我的目测,大概九成的座位都空了。其二,现场一直报以掌声倒是不假,但都来自楼上看台捧他们总理场的以色利人,包括一些人质家属。至于楼下议事厅的真正代表,除了五六名自家的外交官,估计是不可能施舍掌声的。因此,西方记者把“摆拍”当真,发出典型的“半真实”报道,不能不说动机可议。

内坦亚胡演讲还有个细节,就是亮出赐福(blessing)和诅咒(curse)两张地图。前者显示一个横跨阿拉伯半岛,接通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陆桥的构想,沿线可以建轨道、铺油管和光纤等,以实现集体发展和共荣。在这张地图上,参与国都涂上绿色。另一张则是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涂上黑色的所谓“诅咒之弧”,下方还有个黑也门,然后指控伊朗对内压迫、对外侵略和制造恐惧,把中东人民都置于绝境之中,并厉声警告以色列“可以打击伊朗全境以及阿拉伯的任何角落”。在他做出这些威迫和利诱时,现场镜头分别给到台下空无一人的伊朗和沙特席位上,尤其后者,是挺反讽的。

我的电脑小,但还是注意到两张地图上的以色列是一整块的,上面没有西岸和加沙,也就是宣告没有所谓的两国方案!当然,以色列这一决绝的立场,早已世人皆知。

对了,演讲前他在酒店里还做了一件事:下达轰炸贝鲁特的命令,并精准杀了真主党最高领导人纳斯鲁拉。这场千里以外的腥风血雨,当时会场内外应该都浑然不知吧?如今回想,讲台上内坦亚胡脸色的阴沉不是装的,他的恫吓更不是戏言。

联合国庙堂还在,但前景堪虞

听完演讲,我的直觉是联合国这座庙堂,庄严和道义感很可能只剩表面了,而地位和权威正在沉沦。

从联合国难民营三番四次被炸,人道救援难以开展,至今还牺牲200多员工,到近日连驻黎南的维和部队都被攻击,在在说明对内坦亚胡政府来说,联合国是可以被蔑视和践踏的。更匪夷所思的是连秘书长古特雷斯,都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和禁止入境,如此公然侮辱,环顾整个地球,也只有以色列了。

联合国没能让以色列服从公理或最大公约数,原因主要是它有美国罩住,而这个天下第一霸权是安理会五常之一。当然联合国的很多决议和行动,还是能起到作用的,只不过一旦抵触到五常的核心利益,就是另一回事了,这已是常识。曾有评论员直白指出:美国的脖子是被以色列掐住的,以色列是“五常之外的小常”,甚至才是真正的那个大常。这部分解释了为何中东烽烟难熄,杀戮难止。同理,俄乌战争久拖不决,和俄罗斯是五常之一也大有关系。大家拿它没办法,只好战场上见真章,用飞机坦克大炮说话。

总之不得不感慨,联合国这个大家庭——人类最大的国际组织,如果无法推进改革,前景堪虞啊。

表面上看,以色列的报复是成功的,尽管多线开战,形势和战果始终掌握在手上。回看过去的五次中东战争,它都有土地进账,面积已从最初的1万扩大到如今的2万8000平方公里,这次估计也不例外。加沙已被彻底打烂,但埃及把边境堵死,200多万巴勒斯坦人还在,因此无法被鲸吞而只能蚕食。相信下来以色列会挑出条件较好的地段发展定居点,并另外划出军管区和施行隔离政策,好让新居民感到安全。是的,就是西岸模式的复制。只是加沙人处境会更不堪,因为封锁下资源更匮乏、环境更拥挤破败,多数一家人只能在难民营,要不就是废墟里栖身。

黎巴嫩南部大概率也会步加沙后尘。这里面积更大,水土更富饶。据报,以色列已提出计划,必须允许它参与“积极执法”,以及自由进出领空,意即划出不允许真主党武装存在,而黎巴嫩人当然也越少越好的缓冲区,这样或许就可以慢慢填入自己的人口,就如同攫取自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只要时间够久,非法侵占就能成为既成事实。

面对如此巧取豪夺,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不可能有实力讨价还价。当然,国际社会会群起反对,但又怎样?按以色列一贯思维:这些不过是噪音或反犹议程罢了,一笑置之的“一笑”都嫌多余。

没有底线 也就没有朋友

以色列是赢了战争,但从长治久安的大战略,或把时间轴拉长来看,它终究很可能还是输家。因为敌人是死了,但仇恨的种子也已种下。你杀了人家的父母,孩子长大了,是会回来讨债的。而且因为生育率的关系,讨债的人会越来越多。还有就是人口对比。犹太人只有700万,放到4亿2000万阿拉伯人海洋里,零头都不到。

其实以色列内部,还有个世纪大隐患,即人口中有十分之一是虔诚的哈雷迪。他们不当兵,也不从事经济生产和纳税,生育率却是“世俗”以色列人的三倍,每家总有孩子六七八个。由此可以想见,一两百年后,怕是不会再有人来给这个国家守土和执行征战任务了。

也许,未来太遥远,眼下以色列人必须直面的一个更大危机,恐怕还是品牌和名声的极速崩坏。这个国家有科技,有财富,并且韧性十足;这个民族在当今以及历史上,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多如繁星。可惜啊,不愿意接受外交和解,不给被压迫者留活路,结果把自己搞成国际公敌。

在过去,对它投以敌视眼光的主要是穆斯林(人数已很惊人)。可如今,从联合国各个大小会议上的发言可知,这个反对阵营已扩大到几乎整个全球南方,甚至在西方,都有以年轻人为主的,越来越尖锐的谴责声浪。开头所述的内坦亚胡几乎被集体杯葛,只不过是一个最新、最直观的示例。看他自说自话,不可一世,内心也许强大,却也必然是孤独的。因为茫然四顾就只有美国一个朋友,而且,还不一定是真诚的朋友。

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上个月,从黎巴嫩传来闻所未闻的传呼机“惨案”时,有同事惊叹道:这未免太苦心积虑、太高科技了吧?我说不是的,只要没有底线,就办得到了。

确实,种种战争和种族灭绝罪行,包括攻击医院、学校、难民营、救济车队,向住宅区投掷2000磅炸弹,以及对妇孺等平民实施“饥饿计划”等等,都要求执行者内心不能有任何底线。这个没有底线,我认为,才是让以色列遭世人厌恶的深层导因。我唯独不解的是,这么聪明的民族,怎么计算不出如此代价的付出究竟值不值得。

美国当帮凶 惨赔了老脸

在通盘的大博弈之中,同样赢少赔多的还有美国。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最大地缘政治抓手,加上美国国内政治和外交走向,一直都被犹太集团所左右,因此几乎没有不力挺以色列的选项。

自二战以来,美国对外援助累计给最多的就是以色列。它在联合国动用否决权的记录中,绝大多数都出于袒护以色列。去年10月开战以来,杀人武器更是没有少给过,例如上述2000磅炸弹的大杀器,据路透社在6月的报道,就至少供应了1万4000颗(天啊,只有半个新加坡大的加沙,高楼哪有1万4000栋?)。没有美国所有的有偿和无偿军事支持,以色列根本打不了持久战、消耗战。

可以这么说,作为“帮凶”,美国已顾不上什么“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的承诺了,身上的一层道德外衣也早已脱下。虽然,国际政治仍然是现实主义的,强权即公理永远颠扑不破,但人心一把尺,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以致美国在道义战线上的溃败非常明显,形象从没像今天这么低端过。

在国内,被迫退出总统选举,因而提前跛脚的拜登也被搞到一脸灰。不硬挺得罪犹太金主,挺了则担心民主党流失年轻人,以及穆斯林和中东裔选票。也由于始终约束不了内坦亚胡,拜登不是显现出无能,就是被直斥为虚伪、做戏。如此拉胯的表现,还让正在最后冲刺总统大位的哈里斯成了附带损害品。

一种看法是,内坦亚胡就是在暗助川普,因为他更亲以。但显然,无论谁入主白宫,美国都没有回头路可走,不小心,还可能出现最坏情境:被迫卷入和伊朗直接开战。要知道,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在伊朗这个心腹大患拥有核弹之前出手,让它功亏一篑,而时间窗口已越来越窄。

概言之,这场战争让联合国很挫败,美国则惨输了老脸,而以色列还不一定笑到最后,三输的大结局不无可能。

当然,剧本中最苦大仇深的,还是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万千平民百姓,他们是用无尽的血、泪和性命,来参与这场非自愿演出的。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microheadline.com
来源:https://news.creaders.net/world/2024/11/01/2791938.html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