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发起了大规模的对华贸易战,而拜登总统任内,则加强了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出口限制。现在,随着特朗普即将开始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其可能的对华政策自然也引起了诸多的讨论。
奥地利《标准报》发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Michael Spence) 的客座评论称,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和投入,可谓硕果累累。但这一进展并未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应有的益处。这篇题为《抛开中国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评论写道:
这些来自中国的产品本来也可以加快其他主要碳排国家的绿色转型,但贸易政策却阻挠了这一发展。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光伏产品以及电池征收高额关税。欧盟也在采取类似的步骤。这一发展并不能简单以保护主义而一言以蔽之,因为这些关税所反映的,既有经济利益,也有地缘政治的考量。这不仅仅涉及到保护本土工业,避免工作岗位大量流失,同时也是为了应对中国的政府补贴,并捍卫本国的安全利益。而这一切恰恰构成了全球绿色转型的障碍。
而对中国而言,要想部分规避这一问题,方法之一就是将更多直接投资引向发达经济体的绿色能源项目。80 年代日本汽车行业的做法,为此树立了榜样。为了保护本土的汽车工业,美国当年对日本汽车引起了进口配额制度。而日本则为了不失去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开始大举投资美国的汽车工业。这样一来,美国就业市场所受到的冲击,就远远低于日本车大量涌入美国市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同样,工业国家也可以从中国对绿色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中获益。关键在于将市场准入与确保公平竞争环境的技术专利协定相挂钩。相较于完全依赖贸易,这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有迹象显示,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商确实正在拟定在美国投资的计划。”
评论指出,保障本土工业和就业岗位,是一个政府的合法权利,但要想确保全球的可持续性发展,对贸易规则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实属必要。
“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则是,至少在美国,外来直接投资的想法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可行性。拜登政府建议,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今后应全面禁止双向‘联网’的车辆使用中国生产的核心软硬件。
没有人会对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产生怀疑。但如果政界不能为规避安全风险提出替代性方案,这类禁令就将会对世界经济和可持续性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中美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1月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11家中国实体列入制裁名单,而此前一天,中国也宣布对28家美国实体实施贸易限制。《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呼吁,中美之间结束这种“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评论写道:
“迄今为止,中国的反制措施一直相对较为审慎,因为中国很清楚,紧张关系一旦继续升级,将会对本国本已疲软的国民经济造成更大损失。商品价格飙升,投资以及与之相关的竞争和创新力则会下滑。不过,现在北京似乎希望向华盛顿发出明确的信号:我们也可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如果特朗普真要提升关税、激化矛盾,那我们就会以扩大出口管制和禁令作为回应,这些举措将会重创美国经济。而这一切正是2025年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最危险场景。
政治家们通常都会通过相互间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妥协。像瑞士这样,单方面放弃工业品关税的国家则是罕见的特例。尽管放弃关税,往往是有利于经济繁荣的。而这也正是现在所需要的。现在的关键已经不是达成某种妥协,而是要单方面放弃采取大规模反制措施。‘以牙还牙’的策略只会引发恶性循环,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以牙还牙’绝非强势和决心的象征,而只是缺乏理性的表现。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