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经典战例回顾:赎罪日之战

经典战例回顾:赎罪日之战 北美新视野 2022-01-07

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赎罪日战争中,埃及军队于1973年10月6日向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发起突然袭击,在没有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的条件下,一举突破以色列号称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取得首战胜利,其战术运用,极具特点,此后被作为经典战役被编入多国军方军事教材。

经典战例回顾:赎罪日之战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侵占埃及、叙利亚部分领土后,战略纵深增大,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构筑起正面宽约175公里、纵深长约10公里的防线。防线主要由4道相互制约的防御阵地构成:一是苏伊士运河构成的天然“水阵”;二是在支撑点附近设置水面火障,通过电子打火装置点燃水下管道内的石油,布成“火阵”,可使河面顷刻之间成为一片火海;三是沿苏伊士运河东岸堆积起庞大的沙堤,构成独特的“沙阵”;四是沿河岸防线构筑了35个要塞,可承受1000磅炸弹的直接命中。防线建成后,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在参谋长巴列夫陪同下前来视察。巴列夫称这道防线没有半点纰漏,可谓固若金汤。为表彰其功绩,达扬当场将这条防线命名为“巴列夫防线”。

巴列夫防线.jpeg

谁也没有想到,要攻克巴列夫防线,最难的竟然是“沙阵”。埃军设想过多种办法,但实际操作都不见效。好在一名工兵提出用高压水枪喷射沙堤的办法。试验表明,这一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打开“沙阵”。埃军随即从英国和德国进口450台最先进的高压水泵,用于作战。


1973年10月6日是星期日,又是以色列的赎罪日,以色列全国实行斋戒,一般不进餐。同时,以色列大选日益临近,民众的注意力也在国内。埃军就利用这一天发动了突袭。


在进攻之前,埃军利用蛙人偷偷把水下管道用水泥封死,破了以军的“火阵”。战争当天,经过一番猛烈的炮火准备,8000名埃军突击队员或乘坐橡皮艇及水陆两用车迅速渡过苏伊士运河,跨过“水阵”。并使用高压水泵集中“水力”向以军的“沙阵”射击,以军被打的节节败退。

大破沙阵.jpeg

整个作战持续不到24个小时,埃军即以伤亡208人的微小代价攻破了以军以两个旅的兵力据守的巴列夫防线的4道障碍,以色列苦心经营的“巴列夫防线”土崩瓦解。

埃及胜利.jpeg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