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2023年如何避免最大的骗局:网络使之“大杀器”,专家称

2024-02-15 蒙城快讯
2023年如何避免最大的骗局:网络使之“大杀器”,专家称

Source: CNBC

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数据,消费者在2023年共损失了创纪录的100亿刀,仿冒骗局是最普遍的诈骗手法。去年,有近854,000人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交了有关仿冒骗局的投诉,占该机构所收到的总体投诉的33%。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23年,消费者因此类骗局损失了27亿刀,平均损失为800刀。仿冒骗局以多种形式出现,但共同点是:罪犯冒充你信任的人,以说服你给他们汇款,或者获取可以用来敲诈勒索的信息。联邦贸易委员会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人们可能会假称是一位恋人、政府机构、陷入困境的亲戚、著名企业或技术支持专家。诈骗分子往往是为犯罪集团工作的一部分,可能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移动应用、社交媒体或传统的纸质邮件等渠道联系潜在受害者。例如,冒充政府机构的人可能声称自己是社会保障管理局、国税局、医疗保险或甚至是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还有人可能说自己来自亚马逊或苹果公司,并声称你的账户出了问题,或者来自你的公用事业公司,威胁要停止服务。还有人可能声称自己是你的亲密朋友或家庭成员,需要紧急资金。人工智能和语音克隆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这些诈骗更加具有说服力,专家们表示。这些骗局实际上早就有,但是互联网使之成为了“大杀器。

全国消费者联盟的公共政策、电信和欺诈副总裁约翰·布雷约特(John Breyault)说道。骗子们似乎变得更加擅长他们所做的事情。Feedzai的产品总监哈迪普·雷(Hardeep Rai)称,仿冒骗局对于罪犯来说准入门槛较低,这也是它们大量存在的可能原因之一。你会获取大量电话号码并打电话。雷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可扩展欺诈。与年轻人相比,年长的受害者报告失去金钱的几率较小,但他们的典型损失较大。例如,80岁及以上的受害者的中位损失为1,450刀;相比之下,70岁以下的人的损失通常不超过500刀。联邦调查局去年报告称,仿冒骗局的一个子集—被称为“幻影黑客”骗局的技术支持欺诈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对老年人造成了“重大影响。此类网络犯罪是复杂多层次的:最初,诈骗分子通常冒充著名公司的电脑技术专家,说服受害者他们的电脑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有病毒,他们的财务账户也可能受到来自外国黑客的威胁。然后,同伙们冒充金融机构或美国政府的官员,说服受害者将他们的钱从被称为可能遭受危险的账户转移到新的“安全”账户中,以保护他们的资产为名义。

FBI称,这些技术支持骗局通常会使老年人的整个银行、储蓄、退休或投资账户被清空。这是人们一生中通过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布雷约特说。对许多受害者来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复原:他们是年长者或贫寒人家。他还补充道,“除了经济损失,我们知道欺诈还会造成重大的情感和心理伤害。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相对于其他支付方式,虚拟货币引起了最大的欺诈损失,而银行转账和支付排名第二,在2023年分别造成了19亿和14亿的损失。在这类情况下,消费者通常很难通过法律手段找回自己的钱:相对于受到未经授权交易的骗取,被骗者在授权交易(即主动将钱汇给罪犯)方面通常享有较弱的金融保护,布雷约特说道。专家表示,消费者可以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仿冒骗局的侵害是“停下来并核实”,雷称。欺诈分子以恐惧和紧迫感为嗅觉感应点,希望引发受害者具有条件反射的情绪反应。他们正在玩弄一种恶毒的心理游戏,”雷说。他表示,消费者如果收到了一条未经请求的信息,即使看上去是你认识的某个人发来的,也不要急于转账或进行交易,应该暂停一下,考虑一下请求,并避免被迫接受。这可能会使欺诈分子偏离脚本,并给消费者一种参与理性决策的感觉,”他补充道。

持怀疑态度是明智的,”布雷约特说。此外,专家们表示,消费者应该核实他们正在与谁进行沟通。布雷约特表示,不要回复一条未经请求的信息。相反,应该拨打你账单上的官方电话或银行卡背面上的号码,询问他们验证最初沟通的真实性。同样,不要点击未经请求的信息或弹出窗口中的链接或拨打电话号码;而是请独立寻找相应的官方网站或其他沟通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掌控着这种沟通的一方,”布雷约特说。很容易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你身上,”雷说。但每个人都容易受到欺诈的影响。诈骗分子非常非常高明。。

欺诈不断出现,如何保护自己免受骗局侵害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别让自己成为诈骗者的下一个目标!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microheadline.com
来源:https://www.cnbc.com/2024/02/15/imposter-scams-are-top-fraud-of-2023-ftc-says-how-to-protect-yourself.html https://www.toronto.com/news/icymi-the-top-scams-of-2023-and-how-to-avoid-them/article_a39494f5-beb9-58c2-b7c7-864b5de1cd93.html https://www.arkoselabs.com/latest-news/ai-has-supercharged-online-scams-with-the-holidays-coming-heres-what-to-look-out-for/
更多阅读